• 网站首页
  • 学校概括
    •  办学理念
    •  学校校训
    •  学校大事记
    •  乘车路线
  • 素质教育
  • 学生园地
    •  学生作品
    •  学子心声
  • 专业介绍
    •  平面广告定向就业班
    •  室内外装饰工程
    •  计算机网络工程
    •  建筑多媒体
    •  学前教育
    •  计算机艺术设计
  • 就业服务
    •  就业新闻
    •  就业流程
    •  求职技巧
    •  合作单位
  • 学历教育
    •  电大教育
    •  成考教育
    •  网络教育
  • 我要留言
  • 招聘信息

就业服务
  • 就业新闻
  • 就业流程
  • 求职技巧
  • 合作单位
内蒙古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
咨询热线: 0471 - 3298702
校址: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锡林郭勒南路秋实璟峯汇B坐7楼
“零工资”实习生被提前戴上“啃老族”帽子

       “给钱?想得美,没交实习费已经谢天谢地了,还敢奢望工资?”中医专业学生张钰给朋友打电话时抱怨说。当天张钰丢了手表,心情很不好。她是廊坊大学城一名即将上大四的学生,暑假没有回家,直接找到北京的一家单位实习。

       暑期是大学生实习的集中时期,像张钰这样“零工资”实习的现象非常普遍。相比之下,那些想实习但得不到机会的学生,更是满腹委屈。
       提前戴上了“啃老族”帽子
       利用暑期实习的学生,大多不是单位所在地的本地人,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知名单位和企业,外地实习生所占比例更大,而这些实习生,基本上都是“零工资”实习,高昂的住宿费成为他们最大的负担。
       在某企业跑销售的实习生王军最近感觉,来到北京后生活质量直线下降。他笑着说,家里人听到每个月800元的房租,刚开始有点难以接受,但还是全力支持他。王军租的单间在北京五环以外的中国传媒大学附近,加上吃饭、交通,还有一些其他开支,他每个月至少需要1800元。
       山东姑娘李霞也表示,自己每个月最少花费1500元。“要是再买两件衣服,2000块钱以上绝对不夸张。”
       张钰算是最艰苦奋斗的实习生,她在北京一个月花不到800元。翻开她的记账本:“7月10日:早饭土豆丝饼1.5元,午饭尖椒盖饭6元,晚饭土豆丝饼1.5元……”她在北京的这段时间,开支最少的一天是7.6元,开支最多的一天为29.6元。有一天,她花了20元买了一块电子表,算是超出了一天的预算。
       在张钰居住的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半地下室,6个人住一个房间,很像大学寝室。房东焦小姐告诉笔者,这里住了将近30名实习生,每个人房租300元,“这在北京已经算是最便宜的了”。
       为了实习,很多大学生只好接受“零工资”的待遇,而大把的开支,不得不伸手找父母要。于是“啃老族”的帽子就这样早早戴到了头上。
       白干活,还不招人待见
       一些实习生很想在工作中大显身手,但是往往事与愿违。
       在北京某企业实习的许海伟常常感觉自己很多余。他所在的部门,正式员工都忙得不可开交,没有多少时间答理他们。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把他介绍给大家之后,也没有人给他安排工作,他每天就坐在电脑前浏览网页、发短信聊天。
       实习将近3个星期的路梅明显感觉到企业和员工对自己的排斥。“现在竞争这么激烈,谁愿意把自己的真才实学手把手教给你?”路梅说,自己每天被收发快递、接打电话等事情忙得晕头转向,但是跟自己市场营销专业对口的工作,比如旁听会议、参与客户讨论等,她从来没有介入过。“我不要钱,是来白干活的,为什么还不招人待见?”路梅很疑惑。
       企业老板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不少企业都进行了“瘦身”,实习生的安排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增加的一种负担,不但要安排岗位,还要安排专人辅导,再则还要安排一定的办公场所,给其安排专业对口的工作,确实很困难。
       实习机会,不是人人能得
       其实,在大学生中,像张钰这种艰苦奋斗,或者像路梅这样“不招人待见”的实习生已然很“幸运”。很多家庭条件困难、没有人脉关系的同学根本就无法拥有实习机会。
       山东一所职业学院的西北姑娘刘燕,一放假就匆匆忙忙回家了。刘燕的父亲在几年前去世了,两个姐姐早已成家,留下她和目不识丁的母亲。虽然她所学的物流管理专业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但刘燕一心想着照顾好母亲,绝对不能给本来就十分困难的家庭再增加负担。
       “我压根儿就没考虑过出去实习,就算有实习机会,家里也负担不起实习的花销,还不如不想呢。没有希望,就不会失望。”刘燕苦笑着说。
       和刘燕的不“希望”实习相反,很多同学非常希望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但是找不到通向实习的大门。
       学习财务管理的冯光,从今年5月就开始寻找暑期实习的机会。他在网上投递了大量的简历无果,后来,终于有一个已经参加工作的学长,告诉他一家银行准备招聘实习生的消息。凭着他当学生会主席的经历以及扎实的专业基础,冯光觉得自己一定没问题。可是去了之后,却被告知人已经招满了。怎么会这样呢?后来学长告诉他,像这种机会,一般都“内部消化了”,没有社会关系和人脉资源的学生,很难迈进实习的大门。
       栗婷婷是“更郁闷”。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实在太困难了,她只能忍痛割爱将实习机会让给别的同学。栗婷婷的学习成绩连年排名全班前三,又在团委做学生干部,去广州一家媒体实习的机会是老师推荐的,对方也非常欢迎。“没办法啊,实习期间不发工资,我上大学的费用已经让家里吃不消了。”(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实习生  周子靖)
       【观点】
       实习生应该享受劳动保障获得劳动报酬不给工资,不招人待见,实习机会难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学生挤破了脑袋去争取实习?
       “有实习经历特别是有专业相关实习经历的毕业生收入略高,并且能有效提高毕业的就业率。”这是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伯庆,根据最新的“麦可思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得出的结论。
       “绝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对大学生有实习经历的要求。这些都是大学生争取实习机会的动力所在。”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处长胡集峰说。
       现实中,实习难、实习贵的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拦路虎”。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认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市场过剩。他分析说,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供给量远远超过了企业的需求量。企业不需要实习生,实习生非要来。因此,没有劳动报酬、不安排对口专业等一系列问题由此而生。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的负担也很重。所以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改善。
       “而有些企业趁此做一些违反《劳动合同法》的事情。”据胡集峰介绍,有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常年“零工资”招收三四个月的短期实习生,一批走了换下一批,有的企业甚至四分之一的劳动者都是实习生,实习生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今年1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里面明文规定:“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地方政府提供基本生活补助。”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实习生根本就没有获得补助。
       陈宇说:“实习生也是劳动者,应该享受劳动保障、获得劳动报酬。”他认为,大学生进企业实习,企业和学生就构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既不能从道德上要求,也不能从制度上硬性规范企业行为,但是要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确保各项法律法规都落到实处。
       胡集峰表示,政府在加强执法和监管力度的基础上,还要出台具体的规范措施和监督条例。比如,实习生招聘途径透明化;实习生所在单位要与实习生签订劳动合同;解决食宿;支付劳动报酬等。
       王伯庆建议政府要有鼓励企业招收实习生的优惠政策;把企业纳入大学生的职业培养渠道中来,特别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
       在谈到国内企业应如何为大学生实习提供保障时,王伯庆说,现在国内企业不愿意招收实习生,认为他们实习结束后也不一定能留下来工作。只有每个企业都抱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态度,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吸收实习生,形成良性循环,一系列惠及学生的措施,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胡集峰也呼吁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要尽量克服困难,多吸纳实习生,帮助政府、高校和学生解决困难。“这样也可以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其实是一种双赢。”
       同时,在现实中,很多大学生有了实习机会后,诚惶诚恐,生怕得罪了企业,更不敢提劳动报酬。胡集峰说,学生的这种态度不但“娇惯”了企业,而且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他表示,除了以奉献和锻炼为目的的实习生,其他经济条件困难、从事简单劳动操作、以获得报酬补贴学费为目的的实习生,要勇敢地站出来,哪怕是实习三天五天,也要和企业签订合同,争取自己的劳动报酬。
       “学生自己维权还是不够的,他们实际上是弱势群体,学校应该以校方的名义,主动出面和企业交涉,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权利,帮助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在实习过程中,还要派老师及时跟进,随时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更好地帮助学生。”胡集峰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说。
       王伯庆给学校拓宽实习渠道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方面,各个院系成立教育委员会,由教授、学生、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组成,这样学生实习的时候就可以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另一方面,延长暑假缩短寒假,尽量集中实习时间。
       “当然,除了政府监管、企业承担、学校努力之外,实习生自己也要端正态度,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努力,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收获。”王伯庆说。(本报记者  梁国胜 实习生 周子靖)
            

内蒙古计算机专修学院 版权所有 | 蒙ICP备:2011569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锡林郭勒南路194号秋实璟峯汇B座7楼
技术支持:内蒙古浩海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