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观形成的四个阶段 ——努力使我一生的价值达到最大值
我的人生观形成的四个阶段
——努力使我一生的价值达到最大值
【内容摘要】
1、 人一生的价值=总贡献-总索取。多一些贡献,少一些索取,努力使我一生的价值达到最大值。
2、 三十多年来,我每次做抉择或做事的出发点,都是社会责任(包括对亲人的责任)。
3、 要想成为对社会有正价值的人,并使其价值实现最大化,必须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包括对亲人)并以此作为做事的出发点,我们的视野和心胸才能开阔,个人的潜能才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我1962年9月25日出生于内蒙古科左中旗的农民家庭,兄弟姐妹十一人,六个姐姐、两个妹妹、两个弟弟。1972年至1977年在村里小学读书;1977年至1982年在乡中学读书;1982年至1986年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系读本科;1986年至1996年在内师大任数学教师;1996年创办内蒙古计算机专修学院(原名内蒙古奋斗专修学院)。1996年至今任内蒙古计算机专修学院院长。
我第一次思考人生问题,大概是在我十几岁上小学时。那是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母亲正在磨房磨面。我坐在磨房门口,仰首望天,心想如果我站在月球上观望地球,地球就像篮球那么大,地球上的人就像蚂蚁那么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有智慧的“蚂蚁”奔波数十载后都会归为无有,无论他们怎样辉煌,结局都一样。想到这里不由得叹息。母亲的封建思想浓厚,她认为小孩叹息不吉利,当她在磨房里听到了我的叹息声,不由分说拿着扫帚出来打我。
从第一次思考人生到现在已三十余年,这三十余年来,我目前人生观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
在中学期间,当我看到父母和姐姐们为了供我们上学,非常辛苦。四个姐姐因家境贫寒连小学都未曾上过,我就下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让她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大学期间及毕业后的六年,我的责任心范围已由亲人拓展到家乡父老。上大学时,看到家乡树木越来越少,草原沙化日益严重,我开始萌发植树种草,治理沙化,造福家乡父老及子孙后代的强烈愿望。为此我越发努力学习。在面临疾病及中学没学过英语的双重困难下,大学四年我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英语,毕业时名列全班第一,研究生考试英语得66分,高出研究生录取线21分,我班其他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同学,英语成绩都未达到录取线。我因而成为全班唯一的留校者。
毕业两年后,1988年我用广州军区后勤部的“快速养猪法”在家乡搞养猪试验,目的是为家乡的姐姐及百姓们探索一条科技致富之路。同时想通过养猪取得的短期效益,投资于植树造林特别是经济林,以取得长期经济效益并治理沙化。我用一年的时间摸索出一定的经验,但实验终因父亲的阻拦(怕我失去国家干部这个铁饭碗)而结束。而后,为了供弟弟妹妹上学,减轻父母及姐姐们的负担,卖菜、倒白面、倒羊皮、用脚蹬三轮车去火车站接人、卖水果、开肉铺甚至开汽车修理铺等我都做过,因这时我在师大函授部任教,不坐班,有很多业余时间。
这段时间的经历,对我日后形成的办学理念之一“责任心是推动一个人及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责任心的范围及强度决定着该动力的方向及大小”起主要作用。
第三阶段是在1992年至2006年。这时我的人生观是努力使我一生的贡献达到最大值。我知道当好一名大学教师或一名科研工作者,也能对社会做贡献(这正是1989年我父亲阻止我养猪时的理由),但如果我能当一名好领导,对当时的社会来说,贡献更大。理由是,90年代初,我观察到,一个地区或单位,若能遇到一个德才兼备的领导,这个地区或单位的人才就各尽其能,其百姓就能致富,否则正好相反。一个科技工作者或高校教师只能挖掘自己的潜能,而一个好的管理者能够挖掘和发挥众人的才能。而90年代初的中国最缺泛的就是后者。基于这种想法,我决心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于是我申请入党,并申请下乡挂职锻炼,当一名村干部。
每个人每天都面临着若干个选择,即十字路口,我们应选择哪一条路呢?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我的答案是:走对亲人及社会贡献最大的路。有的学生问我“我个人的生活问题还没有解决,怎么能考虑为别人或社会做贡献呢?”我的回答是:当主观上做事的目的是为别人或社会解决问题,努力使贡献达到最大值时,客观上就会自己有余。有余后,怎么办?再去帮助需要你帮助的人。也就是说,当把社会效益作为做事的第一出发点时,经济效益会以副产品形式顺带产生。这是我三十多年的经验总结。学院的办学理念之一“工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乐趣+学习”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1995年,我在师大计算机系任自考班班主任期间,发现50%以上的自考生因高中数学基础差而跟不上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自考课程,这些学生不仅浪费了家里的钱还浪费着他们宝贵的青春。当时我就提议分班教学,把跟不上课的学生单独编一个班——计算机操作班,开设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但是这样就会增加开支,因此没有得到系领导的同意。90年代中期,我国高考落榜生占参加高考学生的大多数,而当时的教育只重视“尖子生”。高考落榜生的成才问题几乎无人问津,他们甚至会受到歧视。强烈的责任心驱使我要为高考落榜生探索一条成才之路,而在公办教育的体制下,这种改革太难开展。
1996年我的人生观及社会责任感驱使我辞去师大的工作,创办了内蒙古奋斗专修学院。办学初衷是要为中、高考落榜生探索一条成才之路。学校开设计算机应用、市场营销、工艺美术、财会等专业。经过两年的改革,我们完全脱离了国家自考课程体系,形成了以计算机职业技术教育为特色的自创的课程体系,因此1999年更名为内蒙古计算机专修学院。
由于对人生意义的长期思考,我特别重视人生观、世界观、理想、远见、信心、热情、毅力、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这期间,我亲自在各个班级开设《成功学》讲座,主要强调非智力因素在成才中的作用,并于1999年春明确提出办学使命:“我们的使命是使我们的学校成为一所没有失败的学校,在这里,所有的学生离开学校时都已经确定了一项才能,一种技能,一种智力,学会了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做人和做事。通过这,我们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并于同年编制了内蒙古奋斗专修学院《学生成功手册》,其中针对社会上对中高考落榜生的歧视,明确提出将中高考落榜生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之才,是我院的光荣使命。让全体师生确信他们综合能力并不差,并有着非凡的潜力,只要改善他们的非智力因素,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教给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怎样做人,那么他们都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并不一定比上大学的学生差。十年来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其中的一篇文章《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待何时》(文章附后),既是写给学生的鼓励,也是我当时的思想写照。并在全校600多名学生前作了《非智力因素在我四搏中所起的作用》的报告会。主要讲我的人生观、世界观、理想、责任心、热情、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在我人生关键的十字路口所起的作用。演讲受到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欢迎,不少师生热泪盈眶。
“因需施教,因材施教”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办学方针。最具代表的一个例子是,1997年,我们把96级国贸专业跟不上课的学生单独编一个
“计算机操作大专班”(能跟上课的学生继续在原班学习)。这个操作班的课程设置是经过计算机人才市场的调查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数学及英语基础差等)而制定的。1998年,这个落榜生中的落榜生组成的班,专业对口就业率最高,达到98%。我清楚地知道分成两个班进行教学,开支会增加一倍。但我的人生观和责任心决定了我必须这么做。
2003年我在家乡种麻黄草,目的是在为家乡父老探索一条致富的路的同时,治理沙化,使家乡恢复我儿时所见的鸟语花香的绿洲。从1988年养猪到2003年种麻黄草15年的奋斗,既是理想的驱使,又是我当时人生观(努力使我一生的贡献达到最大值)的体现。学院的办学理念之一,即管理是使3-(1+1+1)达到最大值的艺术,也是在这段时期形成的。3代表三个人(或企业)合作产生的效益,(1+1+1)代表三个人(或企业)独立做事产生的效益之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只是分工不同,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坚信,人无完人,也无一无是处之人,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管理就是把团队的每个人放到适合其长处的岗位上,让他们取长补短,减少内耗,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努力使3-(1+1+1)达到最大值。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好的企业和差的企业之区别也在于3-(1+1+1)这个值的不同。后者甚至会出现3-(1+1+1)等于零或小于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文化大革命时期,每个人的付出都很多、很累,但因互斗而产生的内耗之大,以至于出现了3-(1+1+1)小于零的情况。
第四阶段是在2006年元旦左右,因疾病的痛苦我开始对人生进一步思考,认识到衡量一个人一生价值(从来到这个世界到离开它为止)的计算公式:一个人一生的价值=总贡献-总索取。这时我的人生观从第三阶段演变为:多些贡献,少些索取。努力使我的一生的价值达到最大值。体现在:
1、开始有意识地过节俭的生活。
2、尽可能地更多的帮助别人(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3、在治理家乡的生态环境方面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4、立志在家乡的教堂建设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5、深刻地认识到,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当中,育人才是最大的贡献。
因此,我开始对学院投入更多的精力,亲自主抓素质教育,并把它落到实处。从2007年9月开始,我把我的工资捐出来设立了素质教育专项资金。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美国在200多年的时间内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得益于华盛顿所确立的美国制度(体制),它使得美国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不管谁当总统)。而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出来一个明君就繁荣一段,老百姓的命运完全掌控在一个人的手中。国家如此,企业也如此,若不由人治转为法治,就不能保证它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从2007年开始立志在我的有生之年逐步建设一套能自动矫正,自动完善的办学制度(包括院长选举制、财务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等),以达到人人参与,民主管理,以法制校,以法制班的目的。
古往今来的人类,按着公式(一个人一生的价值=总贡献-总索取)去划分,无非有三种人:正价值的人,零价值的人,负价值的人。而我办学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对社会有正价值的人。我院1999年确立的及2007年修订后的奋斗使命(我们的使命是使我们的学校成为一所没有失败的学校,在这里,所有的学生离开学校时都已经确定了一项才能、一种技能、一种智力,更重要的是都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较高的人生目标,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知道了怎样做人,通过这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对社会有正价值的人。)也体现了这一点。
经历了很多很多事情之后,2006年,我开始认识到,构筑一个人生命曲线的是做事的目的及过程,而不是结果。我提倡的做事的目的是为别人或社会解决问题,我说的过程不仅指行为过程,更强调心理过程及心理状态。“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以感恩和喜乐的心态向着标杆直跑”,“不以达到目标而自喜,也不以未达目标而烦恼”是我要追求的心理境界。“无为顺道,无为而无不为”是我一生要学习的功课。
赵长占
2007年12月12日